作为中国的四大海产之一的带鱼,它的兄弟大黄鱼的价格都已经飙升到了2000多元,而带鱼依旧是我们老百姓都能享用到且廉价的美食。
为什么同样是海鱼,它们之间的命运却如此不同?
数量庞大的带鱼
带鱼虽然是一种深海鱼类,但是它的分布实在是太广了,由于其他三大海产,它在我国的各个海域都有分布。我国吃带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但是在那时带鱼还没有被大规模的捕捞,一个是因为带鱼作为深海鱼种,以明朝的捕鱼技术很难捕捞,第二则是因为带鱼几乎很难有新鲜的带鱼,一旦捕捞上来就会受到气压的影响,瞬间破裂,再加上在古代没有便捷的交通和储存新鲜鱼类的技术,因此带鱼一直作为沿海居民的珍稀小吃,一直没有传到内陆,推广到全国。
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随着传播技术和捕捞技术的不断发展,带鱼变得更好捕捉,储藏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让内陆的居民也可以吃上带鱼这种美味,在上个世纪60年代带鱼的捕捞到达了巅峰,每逢过年,一人几条带鱼几乎成为了当时事业单位的标配,这也让我国的许多北方城市,例如东北、北京发展出来许多以带鱼为原材料制作的菜品。
带鱼之所以经过了人类这么多捕捞种群,数量依然坚挺,得益于它强大的生殖能力,而它单次可以产卵最多达到3.5万颗,而且不光是质量高,它的效率也猛,每年的4~6月、9~10月带鱼都在产卵。
由于带鱼产卵的地方位于深海,少了许多天敌的打扰,再说深海中其他鱼类,看到带鱼如此张牙舞爪,满嘴的大牙,想必也不敢造次了。这些已经受精的卵大部分都可以成功变成健壮的带鱼。而且这些带鱼它们的性成熟也非常早,两年左右就可以再次进行繁殖了。
带鱼不光每年的产量巨大,同时它的变种也十分多样,在我国经常吃到的带鱼,以白带鱼,短带鱼,南海带鱼,小带鱼为主。而白带鱼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带鱼,这种带鱼体型纤细修长,最长可以达到两米,浑身泛着银色的光,这也是东北许多小孩在童年的回忆,oh, 裹上面糊一炸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而短带鱼可能大家就不太熟悉了,因为它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周围的海域,而且个头还比较小,一般只有半米左右,很少销往外省。
而小带鱼虽然同属于深海鱼种,但是它更多地分布在近岸的沿海之中,而以黄海和渤海的分布最多,渤海著名的海产渤海刀鱼就属于小带鱼,小带鱼它的体型会比较小,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米,平均长度也就在70厘米左右,小带鱼和普通带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没有鱼鳔。
这就是为什么带鱼经过了这么多轮的捕捉,而且还没有通过人工饲养就足以保持自己种群数量的原因。
带鱼的数量也不容乐观
虽然我们前面都说了,带鱼有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也能让它称霸整个海洋,但是我们从数据统计上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带鱼的捕捞数量是逐年下降的。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每年带鱼的捕捞量都已经不超过百万吨了。
这和人类的捕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即便带鱼的数量再多,也经不住人总是去捕捞他们,因为带鱼从小就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中,而且带鱼生命凶猛,如果将它们圈在小小的养殖池中,和明显就是将一群生猛动物圈养起来了,少不了一阵腥风血雨,会四处打架造成带鱼幼苗的翻车,因此目前还没有一项极为成熟,可以用作商用的带鱼养殖系统。
除此之外,海洋环境的污染也是导致带鱼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带鱼的出生率也在节节下降,按照常理来说往年能见到长度达到两米的带鱼,渔民也经常能捕捞到体型不小的带鱼,但是近些年来却鲜有收获,而且海洋学家们观察也发现,带鱼的卵正在越变越小,它们的体型变小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事实。
如果不对捕捞进行限制,或者尽快攻克人工养殖的难关,带鱼有一天也会像我们吃到的大黄鱼一样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美食,而不是像现在这种家家户户都有的吃食。
舟山实验室实现带鱼的人工养殖
其实在日本已经有饲养带鱼的先例了,东京的葛西临海水族园三重县,鸟羽水族馆,都有成熟的带鱼养殖技术,而他们的养殖方式太过金贵了,把带鱼像宝一样照顾,而我们需要的都是那种商用级别的养殖,可以大规模的饲养,以供给市场的消费需求。
这一问题直到2014年,舟山实验室的海洋学家柴学军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第1步就是解决鱼苗问题,科学家从渔船上捕捞到性成熟的成年带鱼,而将其取卵之后人工受精,获得了成活的带鱼幼苗。
第2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带鱼的自相残杀问题,首先就是要根据带鱼体型的大小分池养殖而避免大的带鱼欺负小的带鱼,而且据实验数据发现,如果投放足量的饲料带鱼就不会攻击甚至是吃掉同类,国家饲料的配比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厄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自残现象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之一。
目前舟山实验室的带鱼养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距离真正投放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带鱼实现真正的可商用养殖之前,我们也要珍惜带鱼的渔业资源,避免重蹈大黄鱼的覆辙。
这是##(2022-06-19 1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