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的暴利,已经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这个链条包含了一些专业的人士,他们会精准判定打假对象的软肋。
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商品的不规范及假冒伪劣让老百姓不满意,另一方面是职业打假人在法律允许条件下进行职业打假赚取暴利。
理性看待,职业打假人虽然让老百姓痛恨,但本质上还是推动了市场上商品规范化及假冒伪劣呈弱化趋势。
打假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出来的东西,这方面遇到打假的怎么处理。
另外一方面,十倍赔偿,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个封顶或者其他的规范。
打假的目的是打假,不是打不合规。
一些人理解为,这是“市场规则经济” 和 “小农作坊经济” 的一次碰撞,前者是只讲“规则”不讲“人情”,后者恰恰相反,是侧重于“小农人情”、市场规则比较“淡薄”,于是矛盾就此产生。
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多年前淘宝的“职业差评师”,“差评师”们的职业,就是犹如“苍蝇”般专找臭鸡蛋缝,你虽知道他们是恶意找事,但你对他们是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按照“规则”办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农作坊”有其生存的土壤,他们生产的产品没有问题;职业打假人”按照规则” 蓄意找事,表面上看,也无可厚非,错就错在,这两种“市场规则”之间没有一个默许的“市场潜规则”,比如,市场规则要如何做到默许 “小农三无产品” 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一点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职业打假人就会按照“市场规则” 来对 “小农三无产品” 进行穷追猛打,并且一点办法都没有。
对于“小农作坊经济”来讲,乱摆乱卖虽不合法,但从某种程度上也要默许这种“市场潜规则”的存在,即可以“睁一支眼闭一支眼”。
在网上售卖“农村三无产品”,情况也很复杂,这其中的“潜规则”的默许制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但电商平台可以先屏蔽“恶意打假师”的生存空间,以后的事情,可以慢慢去讨论。
一些人认为,普通消费者个人很难维权,一般都算了算了。结果就是商品口碑被一泡鸡屎毁掉一个行业,前有奶粉,近有酸菜。这对良心商家公平吗?
职业打假人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专业打假,帮我们消灭假货,净化行业。有利于干净的饮食环境。良心商家会感谢他。无力的消费者会感谢他。
至于什么小商小贩没活路了,你规规矩矩做事,只会美名远播,怎么会没活路?传统商业道德:童叟无欺,你们都忘了吗?古代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现代人不信神不信报,就可以造假了吗?
我支持知假打假。
路边烧烤摊有证么?路边卖菜摊卖水果摊有证么?
当然涉及食品安全还是要管起来,而且要严格管理,毕竟涉及安全与卫生,职业打假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法律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平和治理,不是成为某利益链条谋利而损害社会利益的工具。为了法律而法律,整个法律体系就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所以,我们在加强法制的同时,又要避免陷入英美式的讼棍困境,如何平衡,很考验治理能力。
天真了。你的认知是建立在商家都是主观故意,打假人在维护法律正义的前提下。现实中恰恰相反,鼓励这些打假人就是在鼓励人渣!
第一,这些打假人从来不敢去动大企业。哪怕涉及明显的虚假标号虚假宣传。
第二,这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地勒索钱财。比如藏匿快过期食品,比如引诱钓鱼商家,比如利用普通人不知道的法律盲区敲诈勒索,如同上次很多餐饮店把红牛当饮料一起出售一样。
第三,职业打假人得手后第一时间不会去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而是对商家进行敲诈威逼勒索,甚至伪造举报记录,伪造有关部门的处罚通知书等逼迫商家就范。
第四,鼓励这些人,这些所谓的打假人能像猎狗一样天天围着商家上下嗅个不停,要知道不是每个经营人都是法律工作者。眼下起码所有的地摊经济、夜市经济、集市经济可以休矣。社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只能谨小慎微,寸步难行。
真是搞笑,企业不造假,哪些职业打假人能有可乘之机?根源都看不清。我们的假货为什么能一直存在,还不是处罚力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