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区工作者)这个称呼在小螃练的认知里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通俗一点来讲其实就是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而居委会的由来又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之前,最早是由当地声望比较高的人担任,没有工资和固定工作地点,纯天然的社区居民自治。后来渐渐在全国形成规模,有了固定工作地点,由3-5人组成社区居委会,工作也逐渐向国家发展方向上靠拢,受政策性影响,比如早期的计划生育工作等。后来居委会人员逐步有了补贴,再后来逐步开始发工资,到这个时期居委会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小螃练比较了解的还是近些年,居委会由5人组成,发放社平工资,不缴五险一金,每三年一换届。自2018年后增加了社区“专职副书记”一职,自此社区“两委”工作人员基本成型。(解:两委一般指党委及居委,即某社区综合党委、某社区居委会)。
2012年起,年轻人开始通过渠道考试(或熟人介绍)进入社区开展工作,但工资较低。2015年后,入职社区的工作人员开始规范性考试,年轻人开始进入社区担任主角开展工作,行政性工作开始逐渐下放,办公电脑等设备逐步配备,逐步开始摆脱居委会大爷大妈的工作现状,那时候拿的是社平工资,不缴纳五险一金。自这一届开始,部分文化不高但想到社区谋求一份工作的人员,开始以社工的身份进入社区工作,但是工资较低。2018年是社区发展的跨越之年,这一年由政府主导的考试开始正式普及,严格程度堪比公考和事业编考试,分为笔试及面试,难度相比公考要简单许多。当时规定社区两委成员参照事业编工资进行发放,缴纳五险一金。也正是这条规定,吸引了大量学历较高的年轻人报考社区,也从根本上让社区从最早期的当地群众自治变为专业的工作单位,但是虽然人员变了,但社区居委会的性质依然不变,还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考试入职的人员还需要经过换届选举才能正式上岗。也是自这一届开始,社区网格员开始登上舞台,作为社区两委人员的补充,原则上不承担行政性工作,设计理念上是基本不坐班,到自己划定的网格内走街串巷,为居民和商户解决问题,实际情况有所差距。项目社工也应运而生,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进入社区开始工作,一般针对社区孩子辅导和老年照料较多。小螃练认为,现在的项目社工,还是停留在组织社区比较活跃的现有人员开展活动的水平上,拓展性普遍不足,其归属感不强,不能够真正深入到群众家庭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谈谈公益岗,这份工作基本就是居住在附近的无业人员来担任,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求的就是离家近,待遇很一般。
2021年开始,社区换届从三年一换届变为五年一换届。社区工作者考试也真正成为了大热门,各类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很多自认为一时半会无法通过公考或者事业编考试,又想图一份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开始普遍把眼光放到社区两委上来。自此,社区完全成为了年轻人的天下,可以说,如果你是一个专科生,入职社区学历基本垫底,当然,最终还是要看个人工作能力。此时的社区,除了根本性质是群众自治组织外,基本和原来的居委会天差地别了,可以说是半个行政性机构,上级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功能基本已经完全下放,各种检查督导调研考核接踵而至,就是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里小螃练多说两句,一是关于刚入职人生地不熟怎样才能成功换届选举?因为社区居委会不牵扯到利益纠纷,只要你能有一颗为群众服务的心,认真准备换届选举材料,利用有限时间多和居民交流沟通,大多数居民还是愿意投出赞成的一票。二是上文提到的参照事业编工资,请注意,是参照事业编工资,不是参照事业编待遇,两字之差,差之千里,里面的薪资问题待小螃练下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