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莹莹.“奶茶店式”创业盛行大学校园的原因分析[EB/OL].(2020-10-17)
https://mp.weixin.qq.com/s/piOg3yufwL7cgnrOpSs3Gg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奶茶店式”创业。这种创业模式泛指学校或学院通过提供相应场所和一定的启用资金供学生实践操练,不过,其蕴含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成分却几乎为零。值得思考的是,既然学校提供的这种创业支持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为何这种现象在大学中还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出发,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分析:
一、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力不够导致大学生创业的低创新度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学开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理论上,当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转化为知识驱动的交互发展模式后,成熟的社会产业体系会拉动甚至倒逼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并未达到规模化的程度,社会中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又十分庞大,这种“僧多肉少”的局面无论是对创新型企业还是大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创新型企业比如华为来说,由于社会中缺乏成熟的创新产业体系,它只有与研究型大学合作才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对一般水平的大学根本无暇顾及。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孵化平台的支持,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无从下手,只能潦草地创造一些条件满足学生创新创业。
二、大学成为创新引擎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的低创新度
从学校本身来看,其作为社会的灯塔应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但囿于人才质量、自身组织与制度的惯性以及现有的评价制度,大学缺乏成为创新引擎的动力,其不愿也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开展创新创业以促进社会转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下,学生质量的下降和数量的增加令开展创新创业的难度加大。在现有学科制度下,受组织建制与知识体系的影响,大学开展创新创业的成本太高,需要创办新的跨学科平台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但现有的评价制度将关注点仍是放在论文发表上,而创新创业的绩效只是被作为加分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就类似于个人还未填饱肚子就想吃山珍海味。
总之,“奶茶店式创业”在大学中的流行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的一种手段。欲想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等待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初具规模,又需要政府采取实质性的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