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人之模范也!”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1792.97万中国教师迎来自己的节日。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两位令我们难忘的老师。在时代楷模黄大年成长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老师,他们或如春风化雨一般循循善诱,或作为良师益友解疑释惑,或已德高望重却甘当孺子牛。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影响下,成长后的黄大年,也成为了一名好老师。
黄大年生长在教师家庭。在地质学校当教师的父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对黄大年要求十分严格,常在一些小事中锻炼他的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父亲断言:“中国的未来,绝不能没有文化知识。”
父亲经常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人的故事,他们勤奋读书,漂洋过海深造,冲破重重阻力学成归来,回报祖国,造福人民。
这些动人故事,在黄大年幼小的心灵刻下深深的烙印。父亲的教诲,激励大年刻苦读书、奋发向上。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品学兼优,年年获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奖状,贴满他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大院的小平房。
1973年至1975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教育大环境不佳,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制度,“读书无用论”在学生中大有市场。学校里有不少学生无心向学,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普遍。
但黄大年不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他学习态度端正,刻苦钻研,听课专心,成绩优秀,各学科全面发展,在班上乃至全校都比较突出。
他的同桌郑玉军说,刚进入高中时自己很不适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每天就是混日子,上课常常搞些小动作,或想逗他说话,但黄大年不受干扰 ,每堂课都专心地听,认真做笔记,每次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大多数是满分。
在黄大年的影响和帮助下,他也对学习上心了,有了进步。那时该校每周有一两次到基地劳动(农忙或上级有任务时除外),上午基本能按课程表上课,教学秩序相对正常。
该校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不少毕业于知名院校,来自文化发达省市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较高。
而且,该校是直接接管当地名校–贵县中学(初中部)的校舍、师资、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在当地屈指可数。黄大年能在该校读书,对于好学勤学的他来说是幸运的,对他的成长是有利的。
黄大年的物理老师黄泽民说,黄大年这学生爱动脑子,求知欲强,学懂课本知识之后,还非常喜欢阅读科普书籍,遇到疑问时敢于请教老师,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下课了还追着问问题,不弄懂决不罢休。
数学组的冯振兴老师说,我虽然只是短期代过这个班的课,但还清楚地记得,黄大年的数学作业格式、步骤、书写等都非常标准,就像课本中的例题一样,在班里特别突出。
窥一斑可见未来,从那时起,黄大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理想在心中萌芽,严谨的学习习惯开始养成。
刚满15岁的他进入高中不久,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英语》这门功课成了拦路虎,字音读不准,单词记不牢,书写不成行。这时,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的上海人朱永昌老师担任他们的外语老师兼班主任,常在课余时间找大年聊天,跟他讲学习外语的重要意义,还现身说法式地教他学习外语要下苦功夫,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
在朱永昌老师的启发诱导和耐心辅导下,他每天比别人早起放声朗读英语单词,晚自修下课还舍不得离开教室,捧着英语书认真默读默写。渐渐地,他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课堂上,老师提问,他争着举手回答,有时去饭堂打饭,路上也时不时背英语单词。
北京大学毕业的政治老师黄玉田,他爱人林妙英是泰国归侨的英语老师,讲英语比较流利。黄大年经常向林妙英老师请教,用英语对话。每当同学们问他,英语成绩为什么这么优秀?他捡起班主任朱永昌的话说:“笨鸟先飞嘛”。弄得大家乐哈哈地笑。
许多年前朱永昌与同教研组的老师就说过,谈心时他曾问黄大年:“你为啥这么喜欢学英语?”黄大年思考了一下回答:“我想学好英语,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朱永昌老师绝对没有想到,这看似开玩笑的回答,在若干年后竟成了现实,当年的学生黄大年公派到英国深造,成为一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
坐在黄大年前面的姜四梅同学回忆说,语文老师黄淑芬很欣赏黄大年的作文,常常用他的作文做范文在班上讲评,讲评中指出他的作文有新意,语言生动,简洁流畅,字迹工整。同学们都很羡慕,姜同学还经常回过头来拿黄大年的作文仔细阅读学习,其他同学也争先传阅。
黄大年的同班同学说得最多的是,当别人在打闹玩耍时,黄大年总是充分利用时间,手不释卷在一旁静静地学习。黄大年从中学时代就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件小事,22班班主任李炎贞老师还记忆犹新。1974年秋某日劳动休息时,22班数学老师周景先在菜地旁边支起了一块小黑板,给同学们上课,内容是平面测量,为到东北大队平整土地测水田的高差和绘制平面图做准备。
刚开始讲课,附近21班好几个学生也围了过来,颇有兴致地听课,其中就有神情专注的黄大年,好学的他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黄大年担任班学习委员还配合老师,整顿班级的学风,学习上他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但他从不骄傲自满,很乐意帮助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并能带动班上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黄大年通过两年高中的学习,学到了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大年不仅在学习上勤奋好学,在思想政治上也积极要求进步。
据当年分管学校团工作的党支委冯振兴老师和担任学校团支委、该班团干的姜四梅同学回忆,当时班级里的团员不多,主动申请入团的人也很少,很多同学对共青团的认识还不足。
但黄大年从入学开始就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自觉听团课,处处以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次提交入团申请书,暂时未被批准也不灰心。经过团组织的考验,终于在高二加入了共青团,实现了他的愿望。
黄大年思想品德好,尊敬老师,严守校规,努力学习,因表现出色,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是同学的表率。
黄大年在高中阶段就有追求有抱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敏锐感和上进心,这与他日后舍弃国外的丰厚待遇回国投身科研的初心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他在回国后,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60分钟来用,争分夺秒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初心。
高中毕业时,适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招收两名物探操作员。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黄大年与司志刚二人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质工作者。从此,黄大年的“地质梦”拉开了序幕。
搞地质工作很艰苦,做物探员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黄大年和司志刚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三分队工作,工作流动性很大,几个月就换一个工作地点,搬家是常有的事。
黄大年最重要的家当,就是一个木箱的书,走到哪搬到哪。无论住工棚还是住农户,生活条件怎么艰苦,晚上点亮煤油灯,填写好测量表格,完成工作任务就读书学习。
技术主管关瑞清对测量表格填写要求很严格,在一平方毫米的细小格子里,要一次性把数字写标准,数字只能占格子的三分之二。刚开始,年轻的队员都没能按照要求填写,受到批评就灰心丧气。
黄大年从不气馁,经常把饭盆反扣在桌面,在平整的饭盆底面上反复练习仿宋体阿拉伯数字的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填写的表格,数字准确规范,需要之处,还附有简洁说明。
当物探员两年,他认真走好每一步,观测、计算和记录的成果在队中最出色。
物探工程师郭桂年在抽查资料时,发现黄大年做的资料,每份都一目了然,觉得这个年轻人很热爱物探工作,做事很有条理,很喜欢他。“物探工作要求严谨,数据要求很细。可我每次去检查,我对大年的工作都很满意。”
黄大年常说:“科学的东西假不了,吃苦若能换得真知,再大的苦头也不怕。”
高考前一天,他走了近一天的山路,从三分队驻地赶到容县杨梅公社高中考点,跟着浩浩荡荡的赶考大军走进考场。有志者,事竟成。黄大年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一家人都流下激动的热泪,也轰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大院。
1978年春节过后,黄大年在亲人陪同下,坐上绿皮车,从贵县火车站出发起航,前往首都北京,再转往东北长春。历时四天三夜,才到达长春地质学院。
在北京等车之余,他们到天安门广场,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五星红旗下合影留念,把祖国永远留在心中。(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宣传信息中心;编辑:杜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