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概念的产生基于在互联网中流量增量的大幅减少,进入存量精细化运营的时代。私域流量可以提升销量,提升变现效率,从而引申出的概念。
百度百科中对于私域流量的定义是这样的:私域流量是可以进行二次以上链接、触达、发售等市场营销活动客户数据。
用大白话翻译一下这个定义的几个特性:
1.自己不需要付费
2.可以重复推销产品
3.可以重复进行销售
总结整理一下:私域流量就是我自有可以重复进行推销、销售的客户。
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逆向推导出一个结论。
本质上所有的公域流量都是某个人(品牌&公司)的私域流量(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快手、小红书等….)
只是因为它的私域流量足够庞大,并且在满足某种条件的情况下将流量向所有人开放,所以大家称之为公域流量(平台)。
根据以上的推论,私域流量的终局其实是平台即变成公域流量。
而这些强大的私域流量主也会对其他人进行赋能(引流),所以产生了另一种商业价值。
所以私域流量的强大在于两点:
1.可进行无限次的用户触达。
2.可进行二次利用进行赋能&裂变。
综合以上所有的论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私域流量是可以进行无限次触达用户,可变现,并且在满足某种特定条件下产生第二商业价值的流量。
———私域流量演化———
在PC时代,互联网的流量入口一般来源有2个:
1.各种各样的导航网站:如hao123,360导航等
2.搜索入口:百度、谷歌、搜狗、360搜索、必应
所以在PC时代有2大私域流量的代表:
1.软件安装量
2.网站流量
在PC时代,私域流量其实就是各大网站的流量。当时的四大门户,其实就是基于私域流量而诞生的。包括不限于各大垂直网站:汽车之家、中关村在线、泡泡网等一大批专业门户网站。
除了站点流量之外,就是软件的安装量。大家目前使用较多的软件,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别人的私域流量QQ、输入法、视频播放器、解压软件、听歌软件等等…
在2015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以后,以移动应用商店为首的APP开始占据主流。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私域流量的代表就是APP装机量,流量入口代表为AppStore、豌豆荚、机锋、91无线等
在2019年底开始,当中国互联网民已经达到近10亿,微信的MAU(月活用户数)突破10亿后,微信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流量入口,私域流量的概念开始萌芽。
至2021年底,微信的MAU已经达约12亿,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平台(也可以定义为最大的私域流量池)。
———主流渠道———
最后一起看看目前主流的私域流量沉淀渠道。
NO.1 微信
微信是目前私域流量最大的渠道,每个账号2W的好友,企业微信账号无限的好友位。都是目前进行私域流量沉淀的最好渠道。并且也是覆盖度最广,普适性最强的渠道。通过各类scrm管理工具还能高效的进行管理触达。
NO.2 小程序
此小程序并非单独指微信小程序。包括(支付宝、百度、抖音、今日头条、360、淘宝、QQ等众多超级APP)
小程序是依托各类超级APP流量池中,综合成本较低的一种私域流量留存方式,可以高效的触达用户,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转化需求。但相较于微信而言有一定门槛及开发成本。
NO.3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依托微信巨大的流量,有较低的运营门槛。但限制是有一定的触达限制以及较大的流量损耗。
NO.4 独立APP
独立APP的沉淀门槛高,需要用户下载,并且用户沉默机会大且运营成本极高。非必须不建议做独立APP。
NO.5 各类超级APP内的用户群
淘宝的店铺群、小红书的粉丝群、抖音粉丝群等。都是私域的一种形态,但是这类私域流量受限于超级APP的管控政策,并且转化链路较长,一般均会进行引导至微信群内。